首页 资讯 正文

下瓦泉村:智慧棚种出“共富菜”

体育正文 205 0

下瓦泉村:智慧棚种出“共富菜”

下瓦泉村:智慧棚种出“共富菜”

清澈的淄河源头默默滋润(zīrùn)着山窝窝里的下瓦泉(xiàwǎquán)村(cūn),在紧邻淄河的下瓦泉村智慧农业大棚里,绿意盎然的黄瓜藤上挂满鲜嫩的黄瓜。“这黄瓜不打药、不沾花,口感清甜,超市都抢着要!”6月13日,下瓦泉村蔬菜大棚技术员(jìshùyuán)翟清一捧着刚摘下的黄瓜自豪地说道。 2024年以来,淄博市(zībóshì)博山区博山镇下瓦泉村,在全镇一村一业政策的支持下,通过发展(fāzhǎn)智慧大棚蔬菜种植,不仅破解了土地资源(zīyuán)匮乏的发展困境,更蹚出了一条“政府搭台、村集体运营、农户(nónghù)增收”的设施农业共富新路径。 面对山区村土地零散、传统种植效益低的难题,博山镇政府2024年(nián)11月份投资60万元建设6个高标准智慧(zhìhuì)温室大棚,优先租赁给下瓦泉、上瓦泉等(děng)资源薄弱(bóruò)村。“一个大棚占地1亩多,但收益顶得上10亩普通农田。”下瓦泉村负责人(fùzérén)介绍道。这里新建的智慧大棚采用滴灌系统、温控设备,配套生产档案追溯系统,实现“一棚多茬、四季轮作(lúnzuò)”。 翟清(díqīng)一作为有着20多年蔬菜运销经验的“老把式”,负责村里4个大棚的技术管理。“冬天种耐寒的芹菜、甘蓝,开春换黄瓜、西红柿(xīhóngshì),每个大棚年种3茬。”通过(tōngguò)精准把控品种和茬口,在今年菜价走低的情况(qíngkuàng)下,这里的大棚黄瓜卖价远高于市场。 大棚里,不时能闻到黄瓜的淡淡清香。“我们主要使用发酵兔子粪做底肥,冲施生根粉提苗,基本不用农药(nóngyào)。”翟清拿着一根带刺的黄瓜介绍道(dào)。“你看这黄瓜刺多硬,都扎手,这可是咱(zán)黄瓜好的表现。”严格按照绿色模式种植,让这里的蔬菜通过(tōngguò)了淄博多家超市的严格抽检(chōujiǎn),大大提升了蔬菜销售。 品质优势还带动了采摘热。“周末常有城里人(chénglǐrén)和附近(fùjìn)学校的教师、工人等组团来采摘,黄瓜采摘价每斤3元,比批发价高一半,可还是有很多人慕名而来。”正在棚里干活的上瓦泉村(cūn)王翠红笑着说。“自打这里的大棚开始种菜,我(wǒ)就在这儿打工。家离着这里也就5里路,每天能挣100来块钱……”目前,下瓦泉(xiàwǎquán)村已销售芹菜、甘蓝5万斤(wànjīn),创收8万元。 “一个大棚年预计年纯利能达到6万元,6个棚就是36万元,项目还带动近20名村民就业,比外出(wàichū)打工强多了。”博山镇农业(nóngyè)农村(nóngcūn)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帅帅介绍道。 智慧大棚的(de)(de)成功更得益于这里全新的合作机制,这里的大棚种植已经从“单打独斗”发展到了“集群作战”。博山镇政府搭台通过“强村帮带(bāngdài)”机制,让上瓦泉村的草莓种植能手与下瓦泉村的技术(jìshù)员携手合作,形成了“技术共享、市场共拓”的发展联盟。 下一步,下瓦泉村筹划进一步扩建大棚(dàpéng)规模,打造“四季采摘+订单农业”的(de)产业综合体。让(ràng)一颗颗“共富菜”,承载着村民希望的同时,带来更多的丰收和希望。 (大众新闻·农村(nóngcūn)大众记者 唐峰 通讯员 徐晗)
下瓦泉村:智慧棚种出“共富菜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