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董事长回乡创业,家门口打造起“桃花源”

体育正文 14 0

董事长回乡创业,家门口打造起“桃花源”

董事长回乡创业,家门口打造起“桃花源”

极目(jímù)新闻通讯员 武仁轩

“返乡创业的春天(chūntiān)到了,现在是最好的时期(shíqī)。”62岁的杨驰升说。截至目前,杨驰升在武汉市江夏区湖泗街道海洋村的投资已达1.5亿元(yìyuán)。

今年以来,湖北省委、省政府,武汉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返乡创业工作,先后出台推进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工作行动方案,密集发布多项返乡创业激励(jīlì)政策(zhèngcè),让杨驰升备受鼓舞。他加大投资,一年(yīnián)的投入有望超过过去十几年的总和。新的温泉(wēnquán)酒店、康养社区将于今年动工建设,预计(yùjì)投资总额将达2亿元。

初夏时节,海洋村红墙黛瓦、翠竹掩映、花木扶疏、鸡犬相闻,乡土民房和精致民宿和谐统一,“村巴克”里(lǐ)弥漫着咖啡的(de)芳香(fāngxiāng),络绎不绝的游客徜徉在乡村绿道上;孩子们在田野里撒欢,摘番茄、捡鸡蛋、喂小羊……在这里做一次深呼吸(shēnhūxī),空气清新得像把肺洗过一样,传统与现代交织中,仿佛进入《桃花源记》中描述(miáoshù)的场景。

返乡创业(chuàngyè),杨驰升还有更大的规划。通讯员供图

路走对了,召唤合伙人共筑(gòngzhù)振兴梦

近年来,海洋村的(de)发展驶上快车道,获得“中国美丽休闲(xiūxián)乡村(xiāngcūn)”国家级荣誉称号。村里不断完善乡村文旅综合体建设,打造了(le)乡村民宿、有机开心农场、亲子乐园、生态绿道等配套场所;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升级,建设多家百亩现代农业种养基地。

特别是今年以来,在返乡创业政策支持下,杨驰升振奋不已。“路走对了(le),发展(fāzhǎn)会越来越好。”

除稳步推进(tuījìn)海洋村11个湾“美丽乡村”整体建设外,杨驰升还有更大的规划——携手周边6个村(gècūn)协同发展,计划到2027年使海洋村成为中国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示范村(shìfàncūn)。

“希望更多人一起致力(zhìlì)乡村振兴事业。”杨驰升(yángchíshēng)推出“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”,招募百名志同道合者共建高端康养产业链。

杨驰升雨后查看现代农业(xiàndàinóngyè)种养基地。

“他哪怕自己亏了,也不会让(ràng)乡亲们的利益损失(sǔnshī)一分。”海洋村党支部书记郑健(zhèngjiàn)介绍,杨驰升一年中有半年时间住在村里,碰到有困难的村民总是解囊相助(jiěnángxiāngzhù)。他设立“阳森乡村振兴关爱基金”,资助困境学生,奖励考入重点高中、大学的学生,鼓励他们学有所成、回乡(huíxiāng)建设。

站在村口古树下,杨驰升望着嬉闹(xīnào)的(de)孩童和拍照的游客,眼角泛起泪光。40多年(duōnián)前,乡亲们在这里含泪送他走出山沟(shāngōu);40多年后的今天,他用赤子之心把乡情化作振兴“密码”,将故土耕成“桃花源”。

青山作证,绿色(lǜsè)低能耗建起新民宿

“看到家乡还是那么落后,我的(de)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。”时间回到2010年,47岁(suì)的杨驰升(yángchíshēng)事业有成,从北京回到家乡,站在杂草丛生的土路上,心里一阵难受。

那时,他(tā)已是北京恒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(dǒngshìzhǎng),是中国工程机械代理商行业的领军人物。

然而,彼时的海洋村人均年收入不足7000元,青壮年纷纷外出,只剩老人留守家中。杨驰升永远忘不了,作为海洋村第一个大学生,他上(shàng)大学前(qián)村里(cūnlǐ)放了3天电影;送行时,乡亲们往他的包里塞鸡蛋。

“该回来为家乡做点事了。”杨驰升(yángchíshēng)在村里多方考察,下定了决心。2011年,他成立武汉阳森(yángsēn)生态农业有限公司,把精力和投资的(de)重点放在乡村。

“前(qián)3年,项目(xiàngmù)基本失败了。由于交通不便,物流是最大的难题。”杨驰升回忆说,种有机蔬菜,因物流成本高而亏损百万元;改种水果,还是因为交通问题烂在(zài)了地里……

2017年,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。杨驰升对海洋村的发展有了更成熟(chéngshú)的思路:“村里竹林环绕,风景优美,空气(kōngqì)中负氧离子含量高,生态环境非常好(hǎo)。绿水青山的‘颜值’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。”

杨驰升聘请专业设计(shèjì)团队做项目整体设计,租赁村民荒废的宅基地,陆续兴建(xīngjiàn)12栋民宿、1栋2200平方米的综合接待中心(zhōngxīn),按“健康、舒适、低碳”设计理念发展民宿旅游。

为留住乡风乡韵,杨驰升立下规矩:不拆房盖高楼,不毁(bùhuǐ)一片树林,改造(gǎizào)必须“修旧如旧”。

推土机(tuītǔjī)开进村里(cūnlǐ),让村民们想不到的是,老屋的石门旧墙、老藤枯井都被保留了下来,还是红砖灰瓦房。新民宿颜值更高、更实用了。

记者(jìzhě)看到,民宿外观朴实,推门而入却别有洞天(biéyǒudòngtiān)——温度舒适,木制家具简约而富有(fùyǒu)美感,刚采摘的栀子花散发着自然香气,窗外满眼绿意,耳边鸟叫虫鸣。

“这样的改造比拆了重建更费钱、费工。”海洋村民宿(mínsù)负责人杨文俊介绍(jièshào),民宿采用绿色低能耗理念打造,3层夹壁冬暖夏凉(dōngnuǎnxiàliáng),地源热泵和新风系统让室内恒温、恒湿,能耗降低70%。

孩子们来海洋村体验插秧(chāyāng)。

乡情生金,共富(gòngfù)账本写满乡亲笑颜

杨驰升说:“发展(fāzhǎn)农业的回报周期长,不能只盯着眼前。”

据了解,杨驰升在海洋村的投资目前累计已达1.5亿元(yìyuán),仅聘请专业设计团队的费用(fèiyòng)就高达2000多万元。

面对“何时盈利”的(de)追问(zhuīwèn),杨驰升翻开“特殊账本”:村民(cūnmín)打工收入累计2000万元(wànyuán);为村民增加土地房屋租赁收入1800万元;依托民房改建,为村民增加3000万元房屋资产收益……他说:“乡亲们的笑脸就是我的盈利。”

今年60岁的(de)陈细心身着制服,利落地收拾着民宿餐桌上(cānzhuōshàng)的碗筷。她是本村人,在民宿当洗碗工,干了快(kuài)5年。“一年收入3万多元,还能兼顾地里的活,以前想都不敢想能过上这样的日子。”

杨和平今年63岁,原本在外做(zuò)木工活,2019年回村,赶上村里发展旅游产业,就养起了(le)土鸡、土鸭,定点供应给民宿。“我在家门口做事,收入一点不比在外打工少(shǎo),还不用操心。”

年轻人也回来了。1994年出生的(de)夏杰带着南美洲对虾淡水养殖(yǎngzhí)技术回到家乡海洋村,注册成立合作社,每年养殖收入(shōurù)达数十万元。海洋村的发展潜力和产业前景,让夏杰坚定了在这里持续发展的信心。

“这里改变了我对农村的刻板印象。”95后姑娘张盟大(dà)学毕业后当过一段时间“北漂”,因(yīn)工作关系来过海洋村几次(jǐcì)。受杨驰升建设家乡的情怀感染,她加入武汉阳森生态农业(shēngtàinóngyè)有限公司,现在已经成长为公司大客户部经理。

如今,海洋村年均接待游客8万人次,村民人均年收入(niánshōurù)从不足7000元跃至(yuèzhì)3万元,村集体年收入由不足3万元增加到36万元。

目前,武汉阳森生态农业(nóngyè)有限公司已带动(dàidòng)逾1000人次就业。除了公司提供的(de)岗位外,还带动当地文旅、农业、基建等产业快速发展,让当地一半以上常住人口在家门口就业。

海洋村荷塘内步道(dào)蜿蜒。

【评论】天宽(tiānkuān)地阔创未来

返乡创业带来百业兴旺。在乡村振兴的(de)大潮中,杨驰升返乡创业,在家门口打造“桃花源”,让传统与现代共生、生态与财富(cáifù)同享。他的举动更让人们看见,在返乡创业的赛道上(shàng),每一位深藏桑梓情怀的追梦者都能在这个舞台上发光(fāguāng)发热、筑梦圆梦。

当下,武汉正在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(chuàngxīn)创业(chuàngyè)和外出人员返乡创业,更多的杨驰升们将涌现在武汉大地上。

年轻人是创新创业(chuàngyè)的主力,外出人员是反哺家乡(jiāxiāng)的归雁。武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,一方面为大学生搭建创业摇篮(yáolán):从岗位开发(kāifā)到项目孵化,从引才网络到服务体系,全链条助力青春梦想在(zài)城市“开花”;一方面为返乡创业缔结归乡纽带:送岗进村缩短就业距离,“跟踪陪跑”护航创业企业,让返乡创业者饱含乡情、兴业致富。

如今,一批批外出能人回汉兴业,一个个返乡创业园区积极建设,一个个返乡创业项目(chuàngyèxiàngmù)签约落地……人才回流、产业(chǎnyè)升级、乡村(xiāngcūn)焕新,武汉都市乡村新图景大幕展开、精彩纷呈。

多少(duōshǎo)磨砺,多少故事,多少果实(guǒshí)。武汉是能干事、能成事的地方,舞台无比广阔。可以预见,武汉大地上(dìshàng)的创新潮、返乡热还会继续升温、持续加力,还会有更多惊喜层出不穷。
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极目新闻”客户端,未经授权(shòuquán)请勿转载,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一经(yījīng)采纳即付报酬。

董事长回乡创业,家门口打造起“桃花源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